《三枚奖牌,新生,破茧,成长——我的湘马故事》
笔者:卢旺
在我的跑步生涯中,湘江马拉松系列赛事占据着极为特殊的位置。每一次参与其中,都像是续写一段与自我挑战、与马拉松热爱紧密相连的传奇篇章。它不仅是我跑步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我不断突破与追求卓越的见证。
一、第一枚:给新生儿的礼物
我叫卢旺,2023年春天,湘江边柳絮纷飞时,我抱着刚满百天的女儿在窗前发呆。身边那张24小时动态心电图,并没有告诉我这百天里身心俱疲、紧张焦虑导致的心脏早搏要该怎么办。但襁褓中的她突然抓住我的手指,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这个长沙妹陀需要的不是金锁银镯,而是一个能陪她奔跑的父亲。
手术刀疤还似乎在隐隐作痛的左腿提醒我,三十多年未愈的臀肌挛缩症曾让我连两公里都跑不完。但看着报名成功的短信,我知道这场湘江半马不再只是比赛——那是给女儿的第一份人生礼物,更是给自己重获奔跑能力的中年厚礼。
2023年4月22日早上,当我在橘子洲大桥上第一次佩戴马拉松比赛号码布时,左腿仿佛安了发条般精准作痛。但沿途志愿者举着"长沙加油"的手摇牌,让我想起手术室里无影灯的形状。势必要战胜自己的我,在术后第549天,穿着大了一码的跑鞋冲过终点线。奖牌上跃动的湘江水波纹,仿佛映出了女儿学爬的身影。原来生命的成长,从来都是双向奔赴。
曾经的卢旺
战马2023湘江马拉松赛长沙站半程马拉松奖牌
二、第二枚:自我破茧的PB
又一年,2024的4月21日,我和两位挚友再次站在贺龙体育馆中,一声枪鸣,湘马的赛道再次被浇铸成红色河流。一年后的三个人,各自背缚着去年作的茧,所谓PB(个人最好成绩),就这样进了赛道。高温高湿如同第一道屏障闷醒了我,原来跑道无常,完美天气本身就是奢侈,汗流浃背才是人生有常。难道要输给去年的自己?边跑边想时,挚友在和我一起喂了另一位挚友辣堡后的不久,又赶紧喂完我辣堡,然后消失在了人海。我就这样一个人跑着跑着到了12.5km,看了跑表,算了时间,也许破茧还有一点希望?酸胀的腿、怦怦跳的心、一停就会放弃的身体,一齐做好了决定,我要PB!
提速、忍痛提速、赶超、不断赶超,状态越来越好,希望似乎就在眼前。但最后几公里一个连一个的绝望大坡,像灭霸一样随机减少着提速的跑者。大腿抢走了大脑的糖原,无法思考是否有机会PB了,索性像疯子一样向身边的跑者们大喊加油吧,这样加油声也会反弹回到自己身上!终点终于临近,我回了一下头。我那些持续疯狂的加油声被我抛在身后,汇成了一年前赛道上自己的影像,离我大概六七十米,原来那些加油回声是他喊的。冲过了终点,比一年前的自己快了26秒,我PB了!
卢旺(左一)与他的两位跑友
三、第三枚:长沙妹陀的成长印章
湘江北上的西岸边,晨跑者偶尔看见奇幻画面:银灰色婴儿车如快艇划开晨雾,两岁领航员戴着儿童墨镜发号施令。“加油!”“爸爸,跑!”她拍着双手喊着自创的加油密语,小腿随车速晃动如跃动的音符。
没错,就在今年2025年4月20日,我将带着两岁的女儿推着婴儿车,参加已是第十周年的湘江半程马拉松!
两年前的湘马燃起了我对马拉松的热爱,让跑步小白第一次看到原来这个城市有这么多优秀的人可以聚集在一起。由此身心开始转变,从手术台到赛道,从孤身一人到三人成行,从怀抱着婴孩到推着学语幼童。当我女儿在婴儿车上远眺橘子洲时,我会指向江心洲头的白鹭——那些穿越千年时空的翅膀,请今年务必来见证新的故事诞生。当湘江用浪花记录着我们普通人的史诗,我也想拽着女儿的手添上一笔。
带着女儿奔跑的卢旺
或许有人会问:为啥带着孩子跑?我会笑着指向奖牌背面镌刻的湘江地图——从新民学会旧址到杜甫江阁,从橘子洲头到巴溪洲尾,这条流淌着湖湘血脉的赛道,本就是最好的育儿课堂。
当我们冲过终点线时,这个长沙妹陀在长沙城里的第一块完赛奖牌,将成为这座城市赠予新长沙人的成长印章。而那个曾经连两公里都跑不完的父亲,正在把“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写成最生动的家训。
“与湘江奔跑”能鼓舞到我,我也希望能鼓舞到我女儿。
当女儿将来独自踏上这条赛道,她鞋底沾带的每一粒湘江砂砾,都是父亲写给时光的情书。
女儿,我们一起加油!
谨以此文献给湘江半程马拉松十周年
愿每个脚印都能找到接力的方向,每滴江水都记得奔跑的温度。